先训来,再训去;
先训咬,再训放;
先训叫,再训安;
先训衔,再训吐;
先训吃,再训拒食;
先训扑人,再训不扑人;
先训兴奋性科目(培养胆量,调高兴奋度到一定水平),再训抑制性科目(降低犬过量的兴奋度到一定水平)。
先训科目的准确性,再训完成科目的速度或是保持这个科目的持久性;
先训它喜欢的科目(动作),再训它不经常发生的动作(科目);
先把它喜欢的行为(这个行为也是主人认为有用的)训成科目,再去纠正它的坏习惯,(因为这种行为是主人不需要的,但这种坏习惯又是犬喜欢的行为,如果先纠正它的这种行为,就会对训练增大难度,违反了“先训简单后训复杂”的原则。所以主人应该多观察犬,发现犬哪些行为是有用的行为,那些行为是无用的行为,区别好后才可以更好利用这些行为。)
先培养亲和力、利用 “坏习惯”把它训成科目,然后再纠正坏习惯;
先训简单的科目,后训复杂科目(所谓简单与复杂,是因犬而异的,这通过主人的观察很容易发现。)
训犬时,多用“好”口令;少用“非”口令;
如果是打比赛的犬,先用正增强训一段时间(半年至一年)犬与主人的配合比较好了,再用负增强手段提高犬的动力。
因为,如果先训后面的内容,那前面的行为就会得到抑制或是严重的会消失掉原来的行为。例如一只犬训练“叫”科目,这只犬无论怎样调引,就是不叫。后来我问了主人,原来主人以前感觉犬叫起来烦,所以一听到犬叫,就重重打犬。相当于原来主人先训了犬“不叫”,把犬叫的行为给抑制住了。犬再也没有信心叫出声音来了。例如衔取与扑咬,先训它咬玩具,再训它不乱咬,如果一开始咬,就被处罚,有可能它一辈子不会咬东西了。
另外,对于体力的要求就是:体力不好犬或是幼犬,暂缓训坐立、站立、跳高等等消耗体力大容易伤骨的科目。先训不费力的科目,等犬的体力跟上了或发育完善了,再训力量型科目。